我局于 2011年2月11受理了重庆三阳化工有限公司提交的2万吨/年氯乙酸、1.5万吨/年三氯氢硅技改(一阶段1.5万吨/年三氯氢硅)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许可申请材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行政许可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现

将有关内容公示如下:

项目名称

2万吨/年氯乙酸、1.5万吨/年三氯氢硅技改(一阶段1.5万吨/年三氯氢硅)项目

建设单位

重庆三阳化工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万州区金陵路1

验收监测报告编制单位

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

一、工程基本情况

项目总投资6850万元,环保投资473.6万元,占总投资的6.9%。该项目原环评提出的建设内容为:新增15000/年氯乙酸装置:包括氯化工序(含氯化氢尾气处理)、结晶工序、分离干燥工序等;新增15000/年三氯氢硅装置:包括氯化工序、合成工序、精馏工序、尾气处理工序等。因市场原因,15000/年氯乙酸装置未建设,现阶段实际建设完成15000/年三氯氢硅装置,包括氯化工序、合成工序、精馏工序、尾气处理工序等。因此本次验收仅针对15000/年三氯氢硅生产线。2万吨/年氯乙酸技改项目拟后期实施,其建设投产前,公司应按相关的法律法规,报批该部分建设内容的环保手续。

20087月,重庆化工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重庆三阳化工有限公司2万吨/年氯乙酸、1.5万吨/年三氯氢硅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728,重庆市环境保护局以渝(市)环准[2008]121号对环评报告书进行了批复,同意该项目建设。项目于200911月开工建设,20105月建设完成1.5万吨/年三氯氢硅生产线, 2010525,重庆市环境保护局以渝(市)环试[2010]057号文对三阳公司下达了《重庆市建设项目试生产环境保护批复》,同意本项目1.5万吨/年三氯氢硅生产线试生产。

二、环保执行情况

(一)环境管理

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该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履行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手续。工程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步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该项目基本执行了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设置有环保管理人员。该项目环境管理基本满足要求。

(二)污染治理设施及措施

1、废气处理措施

废气有组织排放治理措施:该项目有组织排放废气主要有三氯氢硅合成尾气、三氯氢硅精馏尾气、锅炉烟气。三氯氢硅合成尾气和三氯氢硅精馏尾气一并进入尾气处理装置,经变压吸附和一级水淋洗处理后,尾气由25m排气筒达标排放;锅炉烟气采用LR气动乳化净化塔脱硫除尘装置处理后,经50m高度烟囟达标排放。

废气无组织排放治理措施:生产装置的无组织排放,设计中对重点部位以及设备与管道连接部位的关键部件(如法兰、阀门、泵封、弯头等),选用性能优良的设备,同时,要加强管理,提高生产工人操作水平,尽量控制生产装置无组织排放量。同时盐酸装车采用密闭式装车系统,以减少氯化氢的损失等措施来控制和减小无组织排放。

2、废水处理措施

生产废水治理措施:生产废水主要包括三氯氢硅尾气处理吸收液、地坪冲洗水、实验室分析废水、锅炉软水站排污水。均经厂污水管网排至厂中和沉淀池,经中和沉淀处理达标后排入长江。

生活污水治理措施:项目员工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达标后排入长江

3、噪声处理措施

该项目噪声源主要有离心机、处理塔风机、冷冻机、凉水塔以及各种大功率机械泵等。设备选型时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通过在建筑上采取隔音设计,部分设备采取减震等措施进行治理,噪声源集中的岗位设置隔音操作室,降低噪声的排放,以实现厂界噪声达标。

4、固废处置措施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氯氢硅装置排渣塔产生的硅渣和尾气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渣属于Ⅱ类一般工业固废,暂时在厂内临时渣场堆存,渣场进行防渗处理,且设有渗滤液收集设施,待干基达到一定程度时,交万州区长环废物处理公司处置;锅炉燃烧过程产生的煤渣交重庆市万州区恒杰建材公司作建材原料;生化处理站产生的污泥,暂时在厂内临时渣场堆存,与生活垃圾一起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

5、环境风险措施

本项目生产装置区和罐区共设置了有毒气体自动报警仪8个,可燃气体探测报警仪8个,罐区设置了648m3防火堤,新建了200m3中和池,设置了33m3三氯氢硅事故处理储罐,厂区设置了500 m3事故水收集池;建立了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6、以新带老措施

环评报告及批复中提出的“以新带老”要求基本落实。具体情况如下:99%碱片碱机和包装工序尾气水吸收处理设施基本完善;新建了200m3中和池;污水管网改造基本完成,各装置生产废水均先进入厂内200m3中和池,再去厂外中和池进行处理;将煤渣场与煤场隔开,修隔墙,搭建雨棚,做好防渗,防扬尘处理的要求部分落实,目前在煤渣场的外周修建了挡墙,其他部分还应进一步完善。

三、监测结果

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于2010121516日,对重庆三阳化工有限公司2万吨/年氯乙酸、1.5万吨/年三氯氢硅(一阶段1.5万吨/年三氯氢硅)技改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验收监测期间该项目生产工况正常,生产负荷均达到现阶段生产能力的75%以上。符合现阶段验收监测要求,本次监测结果可以作为现阶段验收的依据,

各监测结果如下:

(一)废气有组织排放

验收监测期间,重庆三阳化工有限公司2万吨/年氯乙酸、1.5万吨/年三氯氢硅(一阶段1.5万吨/年三氯氢硅)技改项目三氯氢硅尾气处理设施出口排放的废气中氯化氢浓度最大值为0.254mg/m3、氯化氢排放速率最大值为1.98×10-4 kg/h,均未超过《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限值。该项目锅炉排放的废气中各污染因子最大值分别为: 烟尘排放浓度1.79×102mg/m3,二氧化硫排放浓度3.26×102mg/m3,烟气林格曼黑度<1.0,均未超过《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Ⅱ时段标准限值要求。

(二)废气无组织排放

验收监测期间,重庆三阳化工有限公司2万吨/年氯乙酸、1.5万吨/年三氯氢硅(一阶段1.5万吨/年三氯氢硅)技改项目无组织排放点各污染因子排放浓度最大值分别为:颗粒物0.484mg/m3,氯化氢2.07×10-2 mg/m3,氯气0.105 mg/m3,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

(三)废水监测

验收监测期间,重庆三阳化工有限公司2万吨/年氯乙酸、1.5万吨/年三氯氢硅(一阶段1.5万吨/年三氯氢硅)技改项目废水处理设施出口废水中 pH值监测结果范围为6.937.05,其它各污染因子最大日均值浓度分别为: COD 55.3mg/LSS 5.50mg/L NH3-N未检出,各监测结果均未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限值;活性氯未检出,未超过《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1-95)表5中一级标准最高允许排放限值。

废水处理设施对各污染物的处理效率分别为: SS99.5% NH3-N91.8%,氯化物95.5%

厂区废水总排口排放的废水中 pH值监测结果范围为7.137.19,其它各污染因子最大日均值浓度分别为: COD 47.4mg/LBOD5 13.3 mg/L SS5.94 mg/L NH3-N未检出,均未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限值;活性氯未检出,未超过《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1-95)标准最高允许排放限值。

(四)清污分流效果监测

雨水监测口pH监测结果范围为7.687.75,其它各污染因子的最大日均浓度值分别为:COD44.4mg/L、悬浮物5.67mg/L、活性氯未检出,均未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一级标准限值。

(五)噪声监测

验收监测期间,重庆三阳化工有限公司2万吨/年氯乙酸、1.5万吨/年三氯氢硅(一阶段1.5万吨/年三氯氢硅)技改项目厂界噪声C1C2C3监测点的昼间噪声最大值分别为56.2dB53.7dB53.6dB;夜间噪声最大值分别为53.3dB53.7dB54.7dB,噪声监测结果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要求。

(六)煤质检测

验收监测期间,重庆三阳化工有限公司2万吨/年氯乙酸、1.5万吨/年三氯氢硅(一

阶段1.5万吨/年三氯氢硅)技改项目锅炉入炉煤含硫量为1.30%-1.55%,平均含硫量为1.45%

(七)排放总量

验收监测期间,重庆三阳化工有限公司2万吨/年氯乙酸、1.5万吨/年三氯氢硅(一

阶段1.5万吨/年三氯氢硅)技改项目排放的废气中氯化氢、烟尘、SO2和排放废水中的COD SS、氨氮排放总量均未超过总量指标的要求。

四、现场检查结论

通过验收组人员的现场检查,该项目污染治理设施和措施基本落实,制定了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生产装置区和罐区共设置了有毒气体自动报警仪8个,可燃气体探测报警仪8个,罐区设置了648m3防火堤,新建了200m3中和池,设置了33m3三氯氢硅事故处理储罐,厂区设置了500 m3事故水收集池;建立了环保机构环境管理规章制度,配备了环境管理人员。环境管理基本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重庆三阳化工有限公司2万吨/年氯乙酸、1.5万吨/年三氯氢硅(一阶

1.5万吨/年三氯氢硅)技改项目环保设施及环境管理措施基本按环评及批复要求设置;废水、废气和噪声监测结果满足验收要求,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满足验收要求。项目基本符合环保验收条件,原则同意通过验收。

五、要求

(一)进一步完善煤场、煤渣场的规范建设,做好防渗、防雨和防扬尘处理。

(二)加强对废水处理设施,特别是废水中和池处理规范操作的管理,严格中和池处理的药物添加,建立规范的处理设施运行记录,保证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确保各项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三)进一步完善厂区雨污分流,完善事故池管网及事故水切换装置,确保事故水不外排。